司 法 机 构 政 务 长 2 0 2 2 年 4 月 8 日 财 务 委 员 会 特 别 会 议 发 言 备 要
2022-23 年度的预算
司法机构 2022-23年度的开支预算为24亿150万元,较2021-22年度的修订预算增加1亿5,020万元(即6.7%),较2021-22年度的原来预算则增加3.3%。在2022-23年度增加的净额外拨款,主要用作填补现有的司法及非司法职位空缺、增加运作开支以强化法庭的运作、促进资讯科技在司法机构的应用,以及加强对法庭运作和司法机构其他方面的行政支援。
司法人手
2. 司法职位的编制现时为222人。过去多年,司法机构因应不同级别法院的司法人手情况及运作需要,一直进行公开招聘工作,以在适当时候填补司法职位空缺-
- 就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原讼庭」)而言,经过2020年11月展开的最近一轮招聘工作,三名原讼庭法官已获任命。司法机构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更多司法任命;
- 就区域法院(「区院」)而言,经过2021年3月展开的最近一轮招聘工作,一名区院法官已获任命。司法机构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更多司法任命;以及
- 就裁判法院而言,最近一轮常任裁判官的招聘工作已于2021年8月展开,目前仍在进行中。
3. 司法机构会继续留意司法人手的情况,并且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委任暂委法官及司法人员,以应付运作需要。
非司法人
4. 非司法人手方面,2022-23年度将会净减少两个公务员职位,当中包含八个有时限的公务员职位因各项工作完结而届满,另增加六个公务员职位。拟增加的公务员职位是为了应付运作需要,包括-
- 加强支援司法机构应用资讯科技;以及
- 推行针对法官及司法人员行为投诉的改进机制下的各项措施。
有关2021至2022年度司法机构的工作和运作概述
5. 2021年,虽然法庭事务因公共卫生情况而需作出多项调整,各级法院处理的案件总数与2019年(即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前)的水平相若;民事案件方面的轮候时间大致达标。由于法庭可处理的事务因应不断变化的公共卫生情况而有所调整,以致需要其后处理受影响的案件,加上与2019年的社会事件和国安法相关的案件显著增加,部分案件类别(主要是刑事案件)的平均轮候时间,无可避免受到影响。
6. 公共卫生情况反复所产生的影响,各级法院要处理的案件(特别是与2019年的社会事件和国安法相关的案件)激增,以及免遣返声请有关的司法复核许可申请剧增,继续为司法机构带来多重挑战。
7. 为应对以上三项挑战,司法机构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善用现有人手和法庭设施,处理最多的法庭事务-
(a) 公共卫生情况的影响
因应自2020年起时而变化的公共卫生情况,司法机构一直在公共卫生风险和有效率执行司法工作之间作出平衡,不时对法庭事务作出调整,并采取社交距离措施,确保法庭可以在情况许可下继续安全地处理事务。最新的安排是于2022年3月7日至4月11日法庭程序一般延期(「一般延期」)约一个月的安排结束后,在调减处理量的情况下逐步恢复法庭事务。为尽量减低这些措施对法庭事务的影响,司法机构一直更广泛使用遥距聆讯和采用书面形式处理合适的民事案件,以及尽量在可行的情况下继续处理紧急及需优先处理的案件。
(b) 与2019年的社会事件和国安法相关的案件激增
自2020年起,与2019年的社会事件和国安法相关的案件大幅激增,一直为司法机构带来严峻的挑战。这是由于这些案件所需的运作安排往往较为繁复,当中有不少涉及众多被告人、法律代表、传媒人士和旁听公众,并牵涉大量用作呈堂证据的录像,需要较长(20至30日以上)的审讯日数。
虽然法庭会尽量为每宗较复杂和涉及大量被告的社会事件/国安法相关案件尽量订定最早的审期,但从首次提讯到结案所需的处理时间,取决于多项因素,当中许多并非司法机构所能控制。特别是在案件准备就绪可以展开审讯之前,案件的诉讼方都必定需要不少时间完成一系列确保司法公义的步骤和程序,包括执法机关进行调查工作、寻求法律意见、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索取案件管理指示、披露和交换证据及准备审讯等。从区院审结的案件的运作经验显示,不少案件在审讯前于区院所需用的时间,可达100至300日甚至更长(比其他刑事案件长约百分之三十)。
纵使如此,司法机构一直通过一系列积极和多管齐下的措施,在确保妥善执行司法工作的同时,尽快优先处理上述案件。这些措施包括-
- 增加司法资源;
- 法庭定下严格的时间表更积极管理案件;
- 延长开庭时间以及在星期六开庭;
- 尽量利用11座法院大楼约135个适合用作刑事案件聆讯的法庭,以处理每周约60至70宗社会事件相关案件的聆讯;
- 透过翻新及/或转播聆讯以加大现有法庭的容量,处理涉及被告人数较多的案件;
- 于2021年10月起重用荃湾法院大楼;以及
- 计划在湾仔政府大楼兴建一个可容纳多达50名被告人的大型法庭,并预计于2023年竣工。
透过上述务实措施加快处理与社会事件和国安法相关案件,截至2022年2月底,各级法院接获的约2 100宗社会事件相关案件当中,约1 700宗(即83%)已结案。绝大部分(94%)于裁判法院处理的案件已经结案。未来一至两年须迫切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处理余下约190宗于区域法院审理的案件。各级法院接获共85宗国安法相关案件,许多是与保释有关的。这些案件当中,64宗(即75%)已结案。
(c) 与免遣返声请相关的司法复核许可申请
由 2016 至2021 年,向原讼庭提出的司法复核许可申请总数由228 宗增加至1 767宗。增加的案件当中绝大部分(超过90%)是源自与免遣返声请相关的案件。其他司法复核个案数目则相对稳定,维持于平均每年约140 宗,并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免遣返声请司法复核个案中获批予许可申请的百分比仍维持于极低水平。截至2022 年1 月底,已完成处理的有关案件中只有3.9%获批予许可。
司法机构会继续增调专责的人手资源,并尽量精简程序,以加快处理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和原讼庭日益增加的案件。
更广泛应用科技
8. 司法机构一直致力更广泛利用科技以提升法院运作效率,因此,我们一直积极推行一系列与科技相关的措施,在2022-23年度和未来数年亦会继续如此。这些措施包括于2022年起推展综合法院案件管理系统,分阶段在各级别法院推行电子存档法院文件和电子支付相关费用,以及在合适情况下在民事法律程序更广泛应用遥距聆讯。
9. 司法机构正就落实于刑事法律程序普遍应用遥距聆讯着手处理所需的法例修订工作。
《家事诉讼程序条例草案》草拟本咨询
10. 司法机构于本年2月就《家事诉讼程序条例草案》(《条例草案》)草拟本展开公众咨询。《条例草案》的目的,是为提升家事司法制度效率和成本效益的综合程序规则立法,藉以落实于2015年5月发表的《家事诉讼程序规则检讨最后报告》的建议。我们会视乎有关咨询结果及其他发展情况,今年稍后将《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
结语
11. 司法机构会不断从更多方面力求改善,以提升司法机构的行政效率,以及为法庭使用者和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多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