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法 机 构 政 务 长 2 0 0 2 年 3 月 2 6 日 于 财 务 委 员 会 特 别 会 议 的 致 辞
过去一年,司法机构不断调配资源以应付与日俱增的需求,而且更引入了新的设备和运用资讯科技以进一步改善我们为法官、法庭使用者和公众人士所提供的服务。
上诉法庭
2. 2002年1月10日终审法院作出判决后,仍有4,500多宗关于居留权的上诉案等候上诉法庭处理。不过,二月以来新提出的上诉案件数目已大幅减少,估计轮候时间在本年年底左右会有所改善。
高等法院
3. 高等法院的民事案件量仍然上升,案件数目由2000年的29,132宗上升至2001年的32,609宗。主要原因是破产呈请的数量攀升了140%。目前此数量仍未有下降的迹象。
4. 高等法院的刑事案,2001年有433宗,与2000年的416宗比较,数量虽然保持稳定,但是从审讯需要的时间来说,案件的复杂程度是不断地增加的。
5. 以上各项因素对案件的轮候时间都有极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我们会密切监察轮候时间的情况,并在有需要时重新调配资源以应付增加的工作量。
区域法院
6. 2000年9月1日起区域法院的民事诉讼管辖权由12万元扩大至60万元。司法机构将在本年年底左右检讨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民事管辖权。
7. 入禀区域法院的民事申索,从2000年的32,515宗上升至2001年的36,748宗。聆案官处理的非正审聆讯,数目更从2000年的8,385宗增加至2001年15,313宗,增幅高达83%。不过,区域法院在应付增加的民事案件量方面相当顺利,案件的轮候时间都在指标之内。
劳资审裁处
8. 经济下调继续为劳资审裁处带来压力。入禀该处的申索数目由2000年的9,611宗,上升至2001年的10,450宗,增幅差不多达9%。为了应付其工作量,劳资审裁处在2001年10月以一个日庭代替一个夜庭,从而提高了审裁处的审讯处理量。
新法院大楼
9. 九龙城裁判法院在2001年7月3日启用,取代了新蒲岗裁判法院和南九龙裁判法院。新粉岭裁判法院快将落成,并将于2002年7月启用。目前,我们正计划在西九龙和港岛区兴建两所新的法院大楼。建议兴建的西九龙法院大楼和港岛法院大楼预计分别在2006/2007年度及2007/2008年度落成。
资讯科技的应用
10. 除了在区域法院试行以电子方式入禀税项申索外,司法机构资讯系统策略第三期计划下的全部项目均已完成。
11. 我们正在高等法院大楼设立第一个科技法庭,用以审讯及聆讯案件。这个法庭的设备,可供使用者采用多媒体提出证据和电子方式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资料,亦可进行视像会议。我们预期该科技法庭将可在今年使用。
12. 我们已经把区域法院及以上各级法院的判决书和实务指示上网,让公众人士在我们的网页自由阅览。我们今年将在互联网上设置线上司法机构图书馆目录,供公众人士使用。我们亦会寻求更多机会,以电子方式处理我们与法庭使用者和公众人士之间的事务,使法庭的服务在使用上更为便捷。
结论
13. 司法机构致力维持一个独立而具至高专业水平的司法制度,从而维护法治及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上述的建议正代表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我们深信在各议员的支持下,必能克服未来的挑战。
14. 谢谢各位。